B端产品体系如何搭建
- 2025-07-28 01:28:00
- 292
对B端产品经理而言,体系不是“功能堆叠”,而是组织、流程、角色与能力的系统协同。本文从多维拆解入手,构建一套完整的B端产品体系搭建路径——既有认知框架,也有实践落点,帮助产品人实现从“做功能”到“建系统”的思维跃迁。
B端产品体系建设目标
每一个B端产品的定位,根本在于这个B端产品面向公司哪些核心业务市场,解决用户哪些业务问题,需要达成哪些业务目标。(如业务市场拓展、业务营收增长、用户满意提升、行业地位打造等)
而B端产品体系的定位则是将产品组件化纳入产品体系,形成一个高可用、可持续、可拓展的B端产品体系,使B端产品更灵活地支撑公司战略目标落地。
B端产品体系结构
在B端产品搭建中,已逐步由传统单一产品转为多场景、多功能的产品体系。主要围绕着降本增效、业务创新、风险管理、用户体验等业务目标,进行产品体系建设。
前文“选择PaaS、SaaS还是PaaS+SaaS”提出PaaS+SaaS产品架构,即通过以下流程建设B端系统:
1、获取PaaS平台资源,获取软件开发+部署平台;
2、业务应用开发:
对于标准化程度高的功能模块,引用SaaS产品功能实现(如用户管理、角色权限管理、工单管理、流程管理等,此时可引入表单引擎、流程引擎等开放自定义功能);
对于业务定制化程度高的功能模块,进行编码实现(如**业务功能);
3、开放体系:
支持通过SDK、API等方式,将SaaS产品功能集成进入平台直接引用;将共性能力集成进入开发环境按需调用;与三方系统实现功能、数据等集成;
而在实际落地时,需要结合是否存在“通用业务场景标准化可复用、强业务场景定制化可拓展”的需求,参考PaaS+SaaS产品架构,按“共性功能沉淀、业务功能定制”开展产品体系搭建。从而规避B端系统搭建过程中易发生的“通用功能重复建设、需求变更/新需求支撑难”两个主要问题。
产品架构分级如下:
1)基于PaaS平台或者自行,搭建开发平台和部署环境,健全形成底层平台的基座;
2)在基座的基础上,按需引用SaaS架构进行租户管理、权限控制、数据隔离等;
3)搭建基础功能,这部分功能是伴随业务必备的底层功能模块,如用户管理、角色权限管理、分级管理、消息管理等;
4)搭建通用业务功能:需要进行业务场景抽象,形成覆盖率较高的通用业务场景,开展设计按需自定义配置,如工单管理等。
5)搭建定制业务功能:业务场景较为定制,且对应类似业务场景较少甚至没有,需硬编码快速实现落地。
6)三方集成,形成开放平台,将外部能力引入产品体系中供引用。这部分三方集成内容包括:
技术能力:在功能搭建过程中引用的三方技术组件,如OCR识别、电子签章等;
业务能力:业务场景已搭建的通用业务功能,引用其功能设计无需重复搭建;
数据/页面集成:与三方业务系统兼容,实现功能/数据等维度集成,从而满足业务流程打通、业务数据共享;
上述描述可以看到,其讲解B端产品架构的颗粒度本质还是在功能层级。而产品设计的共识中,产品体系应由多个产品共同组成。
那么从B端产品架构转化一下思考维度,建设B端系统原则是尽量进行通用化和灵活设计,从而提升产品对于业务场景的覆盖程度,更好的支撑业务。
这样的话,将实现特定场景的多个功能进行封装打包,支撑多变业务需求和提升功能健壮性。那么这个封装打包后输出的产物,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供独立引用,其内部逻辑明确,外部集成规范,用于满足特定场景的需求落地。
由此得出,产品体系的组成因素包括技术组件、通用业务功能、定制业务功能、产品四个层级,参考“中台”概念,可以将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技术组件、通用业务功能、产品从中抽象为“能力”,这里的能力则是标准化的产品组成内容。能力类型区分如下:
技术能力(如OCR识别、电子签章等);
业务能力(功能模块,如**工单管理);
产品(特定业务场景多个功能,如合同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
产品设计要素
统一用户体验
使用统一的UI设计规范,产品页面呈现和交互体验保持一致性,降低熟悉成本。
使用统一的技术设计规范,前端可以基于UI设计规范,建立跨技术栈的前端组件库;后端可以统一数据格式、错误码、接口规范,进行规范开发和集成;且考虑统一技术栈成本,可考虑微前端架构进行研发。
除此之外,在三方集成规范、用户反馈、业务流程设计等维度,均可按需保持统一规范。
标准化及可拓展
将复用逻辑贯彻产品设计和研发整个流程,将业务场景从业务层到逻辑层进行抽象,最终形成技术组件、单个功能模块、业务场景功能、产品四个层级的标准化能力。可以按需开放自定义配置和三方集成,用于提升对于业务场景的覆盖度和业务场景灵活度。
能力间依赖关系
能力间依赖关系可以理解为组成关系,能力间可以引用组合输出,可以独立输出。
产品体系阶段性目标及路线
一个B端产品体系的搭建,想要形成一个高可用、可持续、可拓展的B端产品体系。其成本也是巨大的,那么采用渐进式产品体系搭建是较为稳妥的方式,产品路线可以粗略区分短中长三个时期:
短期:支撑业务场景快速落地,验证产品可行性
基于需求分析,明确统一用户体验相关规范包括UI设计、数据管理、前后端研发、三方集成;
产品搭建引用“最小可行产品MVP”原则实现业务闭环,建立产品底层框架、聚焦核心业务场景进行业务层及功能层抽象,核心业务流程跑通;(对应B端产品架构分级中123内容,及4中部分业务功能搭建);
中期:扩展能力矩阵,提升业务场景覆盖率
围绕核心业务场景,对于主要业务场景进行业务功能搭建;(对应B端产品架构分级中4部分业务功能搭建、5定制化业务支撑);
形成API开放平台,实现功能、数据等维度集成;
长期:产品转为平台,构建生态
搭建开放平台,支持引用三方业务应用进行开发;
提供低代码相关自定义功能(表单引擎、流程引擎等),最大限度支持客户自定义需求;
视情况开放开发者模式;
产品体系搭建的核心风险及价值指标
核心风险:
定制化需求和产品标准化冲突如何解决
能力维护和引用机制限制、技术架构设计等技术债导致迭代受限
数据共享及安全(用户数据、业务数据等)
价值验证
核心指标(针对本地化部署情形):业务场景覆盖率、客户满意度、能力调用情况、性能
后续
后续文章中将会对于B端系统构建中“B端标准化能力如何识别和管理”、“B端如何进行标准化设计”等维度进行介绍。
- 上一篇:侯明昊去医院前给粉丝鞠躬道歉
- 下一篇:日本比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