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1600亿买40%股份他不卖! 美国出1657亿要80%股份立马答应!
- 2025-07-25 01:37:54
- 120
中国曾提出用1600亿买下李嘉诚手中港口40%的股份,却被他拒绝了。可当美国出价1657亿,想要收购80%股份时,这位97岁的老人却立刻答应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这笔涉及43个港口的交易即将签字时,事情突然生变——交易被紧急叫停,中远海运带着几家央企加入谈判,巴拿马政府也站出来称交易“违法”,连美国国防部长都放话要派军方“接管”巴拿马运河。
一个商人卖码头的事,怎么就惊动了三个国家,甚至差点闹到剑拔弩张的地步?把这事拆开了说,你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普通生意,而是一场决定未来20年全球贸易规则的暗战。
要弄明白其中的关键,得先说说港口有多重要。很多人觉得港口就是停船的地方,其实远不止如此。中国改革开放从沿海起步,深圳从渔村变成国际大都市,核心都离不开港口。全球90%的贸易靠海运,港口就是海运的“心脏”——货船是血液,港口就是让血液流动的动力源。
就说上海港,2024年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5000万标箱,算下来每天有13万多个集装箱在这里进出。港口带来的不只是货物,还会吸引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一系列产业,就像一台发动机,能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所以说,谁控制了港口,就等于掐住了贸易的“咽喉”,这也是美国一直在全球“收集”港口的原因。
这些年,美国为了抢中国企业控制的海外港口,手段不少。比如澳大利亚达尔文港,2015年中国企业花5亿澳元签了99年租约,结果美国一施压,澳大利亚就以“安全审查”为由想收回。克罗地亚、斯里兰卡、希腊这些地方,只要有中国企业参与的重要港口,美国总会用“国家安全”“反垄断”等理由插手,就是不让中国好好做生意。
这次盯上李嘉诚港口的,是美国的贝莱德集团。这家公司不简单,管理着11万亿美元资产,比日本全年的GDP还多。公司CEO常和美国总统见面,高管里不少是前财政部官员、前美联储理事,说白了就是美国政府的“钱袋子”。
要是贝莱德买下这43个港口,就会控制全球10%以上的港口吞吐量——全世界每10个集装箱,就有1个要经过它的码头。更麻烦的是,今年2月美国出新规,中国船只进美国港口每次要交150万美元“特别费”。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一船货也就赚几十万美元,这费用一交,不仅白干,可能还得倒贴钱。要是美国控制的港口越来越多,把这“特别费”推广到所有美资港口,中国货船可能都没地方去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数据监控。贝莱德有个叫“阿拉丁”的系统,能追踪全球资产流动,用到港口上,就能把每条船的行踪、货物信息摸得一清二楚。这些信息要是到了美国情报机构手里,贸易机密就全没了。
说到底,美国是想用金融手段达到军事目的。以前靠军舰控制海洋,现在靠资本收购港口,表面是商业行为,实际是在织一张针对中国的“经济封锁网”,等网织好了随时收紧。
而李嘉诚的做法让人不太舒服。2015年中国企业想花1500 - 1600亿港币买他40%的股份,他说太少不卖;可美国出价1657亿人民币买80%,他40多天就谈妥了,全程瞒着。算笔账就清楚:中国买40%出价1600亿,相当于整个资产估值4000亿;美国买80%出价1657亿,估值才2071亿,等于半价卖给了美国。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也有应对办法:
• 市场监管总局启动反垄断审查。按规则,这类交易得通过12个司法管辖区的审查,能拖到对方没耐心。
• 中远海运入局参与收购。作为全球第四大航运公司,有1535艘船,它参与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有中资在,美国想独吞就难了。
• 借力巴拿马。巴拿马说李嘉诚的经营权“违法”,敢跟美国叫板,是因为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给了它底气。巴拿马也明白,运河被美国控制,自己就成了傀儡。
这场博弈,其实是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美国模式是用金融资本控制实体资产,然后定规则,自己不生产,只像地主一样收租;中国模式是发展实体经济,把港口、航运、贸易连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抓牢整条产业链。
这两种模式谁更有生命力,时间会给出答案。但眼下的港口之争关系重大:美国赢了,“丛林法则”可能主导世界;中国守住了,发展中国家就还有机会。
对普通人来说,这事离得不远。港口被卡,运费会涨,手机、电脑、衣服这些商品都会变贵;要是中国货物出不去,工厂可能关门,工人可能失业。所以这不是某个人、某个企业的事,关系到每个中国人。
100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抢码头;现在,他们想用资本控制经济命脉。但现在的中国不一样了,有实力说不,有能力反击,有智慧破局。这场港口之争或许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港口”要守护。只要大家清醒、团结,就没什么能挡住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时代潮流在变,能跟上潮流的,才能赢得未来。
- 上一篇:王俊凯说五哈太草率了
- 下一篇:初代被万拍卖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