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出海成绩单 | 没有助攻, 全是主攻
- 2025-07-27 10:47:16
- 146
车企出海,各显神通。
文|智库君
中国车企“走出去”的决心,更加坚定。
7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事实。2025年1-6月,其中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
如今,出海已经成为了每家车企战略中的重要一步。“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很明显,”7月20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智库君,“这个时候不应瞻前顾后,只有加速出海才能寻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面对国内激烈竞争和中国新能源技术的阶段性领先,中国车企正在抓住属于他们的机遇。从长安“海纳百川”计划,到上汽发布的“Glocoal”战略,再到奇瑞的“In somewhere for somewhere”,在车企们交出其上半年出海答卷时,一辆辆中国品牌的汽车正随着车企出海战略走向世界各地。
各显神通 全面开花
作为2024年万众瞩目的焦点,比亚迪一举成为全球前五大车企。在3月25日举行的比亚迪业绩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透露,比亚迪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为550万辆。从目标来看,在极度内卷的国内市场,即便“以价换量”的价格战也无法满足比亚迪年销五百万台的野心。出海,便成为比亚迪寻求新增量的重要举措。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比亚迪2025年海外销量达47.2万辆,同比增长132%,销量超过去年全年海外销量的同时,已经达到年销目标的8.6%。值得注意的是,除“海洋”和“王朝”以外,“BYD SHARK”皮卡上半年海外累计销售超2.6万辆,上半年海外累计销售超13万辆,成为实现海外销量目标的又一主力军。
欧洲市场,比亚迪在4月创下了“震惊”行业的成绩。今年4月该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首次超越特斯拉,销量达到了7231辆。其中,比亚迪“多种技术路线”的全系车型上半年在英国的总销量近2万辆。此外,比亚迪上半年在巴西、澳大利亚还分别交出5万辆和2.3万辆的成绩。
尽管如此,中国品牌出海榜首并非比亚迪,而是出海“老大哥”奇瑞。数据显示,6月份奇瑞出口汽车106,330辆,同比增长9.6%;上半年,集团总计出口汽车550,270辆,同比增长3.3%,继续高居中国车企出口榜首。截至6月底,奇瑞累计出口汽车总量突破500万辆大关。奇瑞在官方推文中表示:平均每29秒出口一辆奇瑞车,平均每5辆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里,就有一辆是“奇瑞造”。
上汽集团的出口数据也毫不逊色。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上汽海外市场销售9万辆,同比增长11.5%,1-6月累计销售49.4万辆,同比增长1.3%。MG在欧洲市场持续发力,克服反补贴税不利影响,实现终端交付超过15万辆,成为欧洲市场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
此外,长安、长城和吉利集团的出海进程紧跟其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海外销量约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5%。然而,这并不能满足长安的野心,去年在海外市场销量高达60万的长安汽车,据称今年目标将进一步提升至100万。长城汽车方面,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量突破4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5.2%和16%。今年1-6月的海外出口销量累计销售19.76万辆。吉利海外出口销量则达184,114辆。其中,领克海外销量已突破万台。
除去传统势力的强势出海外,新势力也后来居上。小鹏上半年海外销量约为1.9万辆,同比增长217%,实现覆盖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新势力出海中的另一个范例,零跑借助与Stellentis的合作不断提高海外销量,今年上半年海外销量约2万台。
“伴随着整车国际化布局的推进,中国汽车供应链走向全球的步伐持续加速,通过海外并购、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等方式,成功融入世界零部件采购体系,成为全球供应链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近期举办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指出。
正如付炳锋所说,中国车企正在通过种种方式融入全球的供应链体系。作为汽车工业发源地,车企能够成功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便等同于获得全球技术认证,成功扎根出海高地。因此,上半年出海欧洲的数据,更应被看作各大车企,“各显神通”的结果。
没有助攻,全是主攻
所谓“各显神通”,就是车企尝试出海方式各不相同。在实现扎根欧洲的过程中,车企通过结合自身情况,走出了一条条不同的欧洲本土化道路。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抛出重磅消息。比亚迪5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正式宣布设立欧洲总部,并设立新的研发中心。据称,新的业务和研发中心将承载销售与售后、车辆认证及测试、车型本地化设计与功能开发三大核心职能,并将创造上千个就业岗位。
在研发领域,比亚迪透露,欧洲总部将首先聚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与下一代汽车电气化技术的深入研究。未来,比亚迪将与至少三所匈牙利高校开展联合科研,并携手当地供应商及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升级。
同样谋求建厂的还有奇瑞汽车。4月30日,欧洲汽车行业权威媒体Automotive News Europe报道,奇瑞汽车正与大众集团就收购其德国工厂展开深度谈判。若交易达成,这将成为中国车企首次在德国汽车工业核心区域实现本土化生产的历史性突破。截至7月,相关事宜尚未更新。
尽管如此,这已经不是奇瑞在欧洲第一次尝试收购工厂。早在2024年4月,奇瑞汽车就在西班牙复活了EBRO汽车品牌,通过与EV Motors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巴塞罗纳重启生产EBRO的工厂,让这一西班牙传奇品牌重获新生。巴塞罗那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3日,奇瑞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工厂的首款产品--EBRO品牌S700下线,创造了中国车企首个在欧洲设立生产基地的历史。
具有同样野心的不仅有传统车企,作为新势力的一员,零跑也开始了欧洲本土化生产的关键一步。路透社披露,因波兰支持欧盟关税政策,股东Stellantis在今年3月已停止在当地生产零跑T03车型,此前双方还终止了B10生产计划。另一方面,Stellantis与零跑计划向西班牙一家工厂投资2亿美元(约合14.51亿元人民币)。该工厂位于西班牙东北部的萨拉戈萨,计划用于生产B10纯电动跨界车,该车型预计自2026年起供应欧洲市场。
除去出海建厂的方式外,研究总部先行的出海等方式同样值得关注。作为新势力中最为年轻的一股势力,小米3月爆出进军慕尼黑的消息。有消息证实,小米汽车在慕尼黑设立了研发中心,这一举措标志着小米正式进军欧洲豪华汽车品牌的核心区域。与此同时,小米还将宝马汽车工程师Rudolf Dittrich和前法拉利F1车队的空气动力学专家Ricard Aiguabella Macau收入麾下。Rudolf Dittrich曾操刀宝马M系、Z系和旗舰8系等多个系列。
更早些时候,2025年1月,理想汽车德国研发中心也于慕尼黑开业。首个海外研发中心的落地,也标志着理想迈向全球化研发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据悉,研发中心在技术开发方面将秉持因地制宜、合作共创的研发理念,与中国研发团队共同完成前瞻造型设计、功率半导体、智能底盘和电力驱动四大领域的下一代技术研究。
当然,结合自身优势,一步到位的本土化战略同样值得关注。依托上汽集团成立的智己品牌与此前所有出海方式均不同,在近期举办的全球顶级汽车盛会古德伍德速度节上,智己汽车宣布旗下车型IM5与IM6于英国正式上市,两款车型作为智己L6与智己LS6的海外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车标仍然是智己,但车名为MG M5和MG IM6。智己借用集团下的名爵汽车出海欧洲,凭借名爵英伦汽车的本土形象,帮助智己打开欧洲新能源市场。
同样在本次古德伍德速度节上,小鹏也在欧洲打出新牌。小鹏汽车副董事长/联席总裁顾宏地(Brian Gu)、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唐志坤(Alex Tang)共同宣布,全新小鹏G6和G9在欧洲正式上市,7月11日起在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及德国开启预订。
G6帮助小鹏在欧洲大陆开疆拓土的同时,还打开了英国右舵市场。今年2月,小鹏汽车在英国泰晤士河畔发布首款右舵车型小鹏G6,并宣布在3月开始交付。“我们与欧洲著名的汽车经销商集团IML(International Motors Ltd.)的合作,是小鹏在欧洲及全球扩张中的重要里程碑。”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表示。
像小鹏一样,尝试过直营模式后,蔚来也进入经销商代理扩张的阶段。6月3日,蔚来汽车官方宣布,将在2025至2026年期间,通过国家总代理陆续进入奥地利、比利时、捷克、匈牙利、卢森堡、波兰和罗马尼亚七个欧洲市场,推出两个品牌的五款车型,包括蔚来的EL6(中国市场ES6)、EL8(中国市场ES8)、ET5、ET5 Touring(中国市场ET5T),以及Firefly萤火虫同名车型。
“目前车企出海欧洲正处于调整之后的发力阶段,在经历去年的贸易摩擦后,中国车企通过技术和本土化经验的积累,自身具备了在欧洲市场探索更大发展空间的能力。”崔东树指出。
引用《亮剑》片段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时的台词:这一仗,没有助攻,全是主攻。“目前中国车企竞争力提升十分显著,”崔东树在谈及车企出海时强调,当前车企出海不应瞻前顾后,唯有“加速出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 上一篇:京东真的找了惠英红
- 下一篇:侯佩岑这段梦回甜心主播时期